這本書前面談到理財、消費、債務的觀念,再講到"複利"的力量。這是我已經知道的,適度消費,省下每一分錢,讓錢去工作,靠複利的力量滾錢,只是我的績效一直不太好,分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,更從書中得到一些新的啟示:

1.我小看了主動型基金對資產的傷害:覺得只要賺錢,那一點管理費、服務費沒什麼,結果拉低了報酬率,更何況不保證賺錢。

2.在簡化投資方法上,我接下來是將錢轉到書上所談到的配置:

(1)短期公債指數型基金...... 年齡%

(2)本國股市指數型基金...... (2)與(3)均分

(3)國際股市指數型基金...... (2)與(3)均分

(例如:30歲時,短期公債指數型基金占30%,本國股市指數型基金占35%,國際股市指數型基金占35%)

每年將投資檢視,將投資組合調回原來的配置比例

 

其中在"等待股市暴跌"這一堂課中談到,投資常常會陷入不理性,狂跌時害怕不敢再下,大漲時怕自己沒跟到急著下,尤其狂跌時,怕自己購買到趨勢往下的股票,不過如果是被動是指數型基金,確實相信會回來的,要敢一些,但是如果是個股,的確有一去不回的風險。

 

"股市:何時進場不重要,待多久才重要"和"買股就像逛百貨,八折才買",這兩個觀點似乎有點矛盾。在投資上我的解讀為,定期定額投資不去在乎進場時機,當股價下跌至八折時,加碼購入,增加報酬率。但以現在台股9千多點,實在不敢下手。

 

書中提出讓投資人更不傷腦筋的懶骨頭組合方式,我覺得其實前面的配置應該不至太難搞。作者以美國、加拿大、新加坡提出建議可買的方式,對於台灣,這是我要去搜尋與了解的。"綠角財經筆記"是我下一個功課。

 

依前面資金配置比例,以我30多歲來說,分配公債基金占30%,本國股市指數型基金占30%,國際股市指數型基金占30%,我目前會撥出10%的資金做個股投資。在最後一堂課有談到好企業的判斷:

(1)產品價格能提高

(2)低負債水準:年度淨收入高於或接近負債水準

(3)企業賺錢有效率:總資本報酬率。(試著找連續10年,總資本報酬率平均達到15%或以上)

(4)經營者持股15%以上

(5)設定投資報酬率,買在對的價格

(6)長期持有。有以下狀況賣掉:公司偏離核心業務、股價被過度高估

 

期待有更好的成績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ai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